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09-09-10   浏览次数:0

地理科学专业创设于1952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积淀,现已形成5个特色研究方向,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二级学科。花粉现代过程与环境演变方向系统开展花粉散布、沉积、埋藏、花粉-植被-气候定量关系等花粉现代过程与环境演变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北方研究中心之一、国际“POLLANDCAL”和“HITE”研究计划成员,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学者Schettler、Richardson、Brooks等引用或评述,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信息经济地理方向率先揭示了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用、信息流对人流的时间与空间形态导引过程、电子时代网站的区位规律,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评价方向,重点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文水资源效应、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以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国内同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方向开辟了用红柳沙包沉积纹层进行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化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地理信息可视化与定量遥感方向重点开展斜角坐标系、曲轴坐标系等图形可视化的数学基础与展现形式研究,实现了地理事物“大信息量、高表现力、可视化”表达,在国内同行中独树一帜。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共设置66门课程,其中公共课16门,综合课6门,专业必修课25门,专业选修课19门。研究生教育已培养学历教育研究生25届480人,专业硕士研究生 6届19人,同等学力研究生9届75人,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地理教育、资源环境和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目前,在读硕士生210人,本科生936人,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加强,培养质量逐步提高。2004年以来,学科拥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中国经济地理等省级精品课4门,出版教材10部,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地理科学专业,分别于1984、1986、2000年获得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河北省唯一的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从1998年起,与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所联合培养博士生,2005年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共建生态学博士点,现有博导3人。现拥有地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自然地理学省级重点学科,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2005年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973前期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863计划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30项,各类科研项目到校经费总计7218万元;共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JCR-1区论文1篇、JCR-2区论文4篇,EI和ISTP收录论文37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7部;大量应用性成果被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用,铸就了学科在河北省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农业与粮食研究中心,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赫尔大学,德国IWI研究所等国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近五年招收博士生3人、硕士生410人,硕士生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9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1篇;2009年1名硕士毕业生和1名在读博士生直接考取了德国IWI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

地理科学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40人,其中,正高职人员20人,副高职人员1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75%、占青年教师的100%。13名教授在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人口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担任学术职务。学术队伍中,专业教师学历结构:博、硕、学士比为1.7:1.3:1;职称结构:正高职、副高职、中职比为2.9:1.9:1;学缘结构:校内、外比为8:7;年龄结构:老(50岁以上)、中(35~50岁)、青(35岁以下)比为1.5:4.2:1。形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十足的学术队伍。

地理科学专业基础条件优越。本学科以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龙头,基础条件建设跃上新台阶: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600m2,拥有仪器设备890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450万元。其中十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DVB-S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磁盘阵列、图形工作站、全站仪、双频GPS接收机、高端生物显微镜、植物冠层分析系统、粒度粒形分析仪、遥感摄影测量系统、瞬变电磁勘探仪等和ARCGIS、ERDAS等国际最先进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建立了雾灵山、泰山、昌黎自然保护区、秦皇岛柳江盆地等野外实习基地;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200余种,拥有专业图书、地图集10.2万册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数据库”等中外著名的学术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具备了从事地理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平台。